第165章 扬州都督(1 / 7)

加入书签

袁耀其实并不在意自己在底层民众心中的形象。

一方面,古代民众道德观念过于朴素,以至于袁耀这个后世之人实在不能认可。

臧洪杀掉自己的妻妾,来充作粮食让士兵吃,会被老百姓认为是“仁义”之举,甚至于举城之民,都为之献身陪葬。

这样的“仁义”,袁耀效仿不来,也理解不了。

另一方面,封建社会里底层民众的话语权实在太小了,并不会影响上层人士的风评。

曹操屡次屠城,犯下诸多杀孽。但并没有激起大规模民变,引来天子问责,反而让自己威名赫赫,四方畏惧。

老百姓们并不是不敢反抗,只是造反会死得更快!

刘玄德够仁义吧?赤壁之战前夕,十余万民众用脚投票,跟随刘备南迁,但结果呢?

实力,才是硬道理!

袁耀的想法很简单,他只想老百姓在他的治下能吃饱穿暖。不求他们会为自己举城陪葬,只求他们不要造自己的反就行了。

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,因为利益的传导性,每一层对自己的上一层都会有一定的盲从性和依附性。

单一或多个同姓宗族组成了最基层的村落,加上因土地兼并而产生的地主阶层,这两者使得绝大多数百姓和他们产生了人身依附关系。

强宗大姓、地主豪强们是帝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。当他们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政治领域,就会一跃成为地方豪门强族;而地方豪族中的佼佼者,则会成为郡望,即名门望族。

当一些豪族郡望从地方走向中央,家族里有人升迁为了三公九卿,尤其是三公——因为三公以上有开府征辟的权力,会在全国范围形成影响力,会使家族经久不衰、世代显贵。

这样的家族,才会被称为世家大族。

真正的世家大族,并不是一朝可成的,往往经历了上百年的耕耘积累。

因此其势力盘根错节,难以明说。且往往代表的是一方士族豪强的利益,而不单单是一族之利益。

汝南袁氏如此,弘农杨氏、庐江周氏、下邳陈氏亦如此。

然而世家大族也并不是金字塔的顶端,再往上还可以成就诸侯、天子!

虽只一步之遥,但却又难以逾越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